最近收到不少家长私信,说孩子背着他们申请网贷被坑惨了。未成年人贷款这事儿真不能碰!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为什么国家严禁未成年借贷,那些所谓的"免审核放款"藏着什么猫腻,家长要怎么培养孩子正确金钱观。这篇干货建议收藏,关键时刻能帮孩子避开大坑。
前阵子有个真实案例让我特别揪心:15岁中学生用假身份证在某平台借了2万,结果利滚利变成18万。这里划重点:根据《民法典》第19条,未成年人签署的借贷合同压根就不作数!但现实中有黑心平台专坑孩子,他们玩的什么把戏?套路一:伪造身份认证 有些平台教孩子用家长身份证刷脸套路二:洗脑式营销 短视频里天天推送"轻松到账"广告套路三:暴力催收 还不上钱就威胁曝光通讯录
可能有家长要问:万一真遇到急事需要用钱呢?这里教您三招合法解决方式:到银行办理监护人联名账户,设置消费限额通过正规助学金渠道申请帮扶社区街道有应急救助基金可以申请
上周刚帮粉丝王姐处理了类似情况:她家孩子想报培训班,结果差点掉进网贷陷阱。后来我们通过教育局的助学计划解决了问题,根本不用碰贷款。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建议从这三个方面入手:10岁前:用游戏方式认识货币价值初中阶段:共同制定零花钱使用计划高中时期:开设实践账户学习理财
记得张哥家那个上初二的儿子吗?去年开始跟着爸爸学记账,现在不仅不乱花钱,还靠卖旧书赚了零花钱。这种正向引导比说教管用多了!
如果真发现孩子在网贷,千万别慌!按这个流程处理:立即收集所有借款凭证向当地银保监会投诉举报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去年处理过的一个案例:李同学借了5家平台,最后我们通过举证未成年人身份,成功撤销了所有债务。关键是要保存好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最近发现不少针对学生的变相借贷:游戏账号租赁变相收高额押金二手平台"先用后付"暗藏利息社交群里的"兼职刷单"骗局
上个月有个高中生就被"手机租赁"套住,押金3000元最后变成要还2万。遇到这类情况要立即报警,千万别私下解决!
说到底,预防未成年借贷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消费动态,学校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相关部门也得严打非法平台。记住,任何针对未成年人的贷款广告都是违法的!如果发现类似情况,立即拨打金融投诉热线举报。保护孩子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这事儿真不能马虎!